市场经济的意义不仅仅是有效配置资源
风灵
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?十有八九的回答是,市场经济能够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。这是通行的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,即使没有学过经济学,许多人对这种说法也是耳熟能详。
有效配置资源,物尽其用,人尽其才。在经济体达到均衡的理想状态下,既没有需求不足的浪费,也没有供给不足的短缺,这时候,就可以认为,资源得到了最佳配置,实现了帕累托最优。
然而,这种观念暗含的前提是认为社会资源是给定的,是一堆人人可见的东西,如原材料,机器设备,土地,资金,人才,技术等等,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东西按照最优的方式配置到最需要它的地方。市场在这里扮演的是一种类似计算机的角色,给定一些资源,就能通过市场机制得出配置结果。
既然市场扮演的是计算机角色,那么,至少在理论上,真正的计算机同样也能完成这种任务。所以,随着科技的进步,越来越多的人,包括一些非常成功的企业家,都认为有了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,就可以重新实行计划经济。
如果把市场当成计算机的话,市场经济并没有什么独特的优势。市场主体虽然可以通过价格进行计算,但这种计算是分散的,也往往存在滞后,还有各种预测错误和计算错误。举个例子,如果有一千台车,要快速通过某个路口。计算机可以精确地事先为这些车预先排好队定好顺序和间距,让它们非常顺利地通过路口,既不会堵车,也不会撞车。要是让这些车辆的司机自己分散决定怎样通行,虽然也能够在交通规则的帮助下实现目的,但很可能会因为相互之间协调不够而塞车,导致速度缓慢,甚至还可能发生交通事故。
所以,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有效配置资源的层面,一个经济体实行市场经济的理由就是不充分的。人们总会希望,能有更好的方式也就是事先计划的方式来完成这一任务。
在此,我们需要重温哈耶克里程碑式的论文“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”的洞见。哈耶克敏锐地指出,市场所要解决、所能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在数据给定的情况下配置资源,而是怎样利用分散的信息。市场经济解决的是知识问题,信息问题,而不是计算问题。
柯兹纳从企业家和竞争的角度,详细地阐述了市场解决信息问题的原理。我们知道,自愿的交易是买卖双方的合作,通过交换,双方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,双方的状况都得到了改善。但交易能够发生的前提是知道对方有买或卖的意愿。比如我有一套房子,我愿意以200万的价格出售,但我所能找到的买家都不愿意出这么高的价,或许在我不认识的人里面有人愿意出300万,甚至更高的价格买这套房屋。然而,我不知道他,他不知道我。正是因为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分散而不相通,这笔交易就不能完成。
那么,企业家怎么能发现这种信息而实现交易呢?如果存在可以进行而尚未进行的交易,其中就暗藏着获利的机会。正是这种获利的可能让企业家保持警觉,随时关注旁人不在意的信息。他一旦发现了潜在的交易机会,如上面的例子,他就可以以200万的价格买下我的房子,再以300万卖出,从而获利100万元。这里不考虑交易费用、税收和买卖意愿的突然变化等等因素。
对于发现潜在的交易机会而言,有两点很重要。一是利润。获利的前景是企业家保持警觉的动力。假如企业家不能从中获利,他就不会注意有没有交易的可能。
二是竞争。在竞争的压力下,企业家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交易机会,提供比别人更优惠的交易条件,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。这会促使大量的尚未实现的交易机会被发现。
利润和竞争存在于市场过程之中,而不存在于计算机的计算之中,计算机只能处理已有的数据,不能主动地去发现信息。如果资源是客观存在的,那计算机完全可以胜任配置资源的任务,即使存在问题,也可以通过发明更快更复杂的计算机来解决。但唯有在市场过程中,企业家才会在利润的诱惑下,在竞争的压力下,去发现和利用无数个人所各自拥有的分散信息。
以我国的状况,如果从市场经济退回到计划经济,一些重要的产出指标未必有太明显的下降,就如当初的苏联,重要工业指标的数据也不差,但大量只能在市场中被发现被利用的交易机会将会消失,包括贸易、投资、生产的机会。人与人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会严重下降,而这意味着大量的失业。我国有14亿人口,计划经济无法为之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。现在国家号召生三胎,这似乎与执行了多年的计划生育国策相矛盾。但不要忘记,提出计划生育政策时,中国仍是以计划经济为主,那时,全国只有十亿左右的人口,但城乡都存在大量的没有工作的年轻人,形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隐患,因此不得不把计划生育上升到国策的高度。实行市场经济后,虽然出现过结构性失业,但总体而言,人口再也不是负担,而成了最大的红利。一旦实行计划经济,人口又会重新成为负担。
英国历史上也出现过类似情况。工业革命以前,英国有上百万的失地流民,政府完全无能为力。后来,这些人组织起来生产纺织品等出口,新兴的市场经济的发展,不但吸纳了这些“多余的人口”,还繁衍了十倍以上的人口,并且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。
当我们错过机会时,往往是不自知的,所以,市场经济的真正好处,我们通常视而不见。而这种视而不见,恰恰是市场经济,也是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。
相关文章:
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:统一大市场背景下,如何激发企业家精神?